Wednesday, September 1, 2010

Day 3 - 9/1/2010 日內瓦–Vevey

騎行距離:78公里                  天氣:大好

今天算是第一天騎車,揮別日內瓦,停留時間不長所以沒機會去看歐洲原子能研究所的博物館,他們蓋了一個全球最長的核子碰撞加速器,留待以後吧。另一可惜的是沒能去參觀一個手錶廠,很好奇他們現在使用那些設備來製造那些細小零件,以前做生意時曾有買過一個零件是用瑞士設計的設備冲出來的,這個技術還是算他們全球最強。雖然自己學的是電子,但我一直對機械很好奇,特別在Patek Phillipe鐘錶博物館看到那些複雜的構造後真嘆為觀止。

起個大早,收好行李後不到八點就出發。今天將沿著日內瓦湖的最西點起到東北角,湖水是平的,所以不會有很大的爬坡,只要不要像昨天的風會是個容易的日子。

IMG_3794

這是所有的家當,感覺是很重的一次。我習慣在出發前照一張像,檔案的時間好讓我知道出發時刻。聰明吧!

IMG_3797

一個門禁深嚴的圍牆上我看到了中國駐WTO代表團的辦公室,應該租金不少,花國家的錢一點都不手軟。

IMG_3799 

穿西裝打領帶拿著公事包居然騎著這兩輪車上班去,後來看到更多的人騎。我們一定想我們早流行過了,他們稍嫌落伍。瑞士的人行道整修的平整才有辦法拿這當交通工具,是我們沒跟上時代。

IMG_3800

今天只要跟著一號單車國道走就可。有單車國道哦,還有省道及地方車道。而且都用牌子表示出來,超進步的,不知還有那個國家有做到這樣。

IMG_3801

後來理解出要讓駕駛人小心騎車人的時候就會在地上漆朱紅色,這裡右邊有個車道出口。

IMG_3804

有時候單車道會消失,在僅有兩條車道並且有對方來車時,沒有人會按你喇叭都乖乖的在後面等你,這個國家有很多人都騎腳踏車,他們會了解如何看待騎車人。如果有人行道時,我會自動的騎上去,雖非合法,但也不妨害別人,看到行人時還是會停下來讓他們先過。

IMG_3807

不像美國,瑞士城間距不遠,常常會經過小城,前面這斑馬線真的很有威嚴,連我都要停下來讓行人先過。台北夢想成為一個理想居住城市,先把這習慣養成吧。我也一直觀察發覺,這裡確實很適合老人居住,你可以慢慢走也沒人催你。

IMG_3810

居然是消防栓。

IMG_3813

這應該是Nyon城的羅馬博物館,西元前1400多年這裡瑞士曾經有羅馬人住過。

IMG_3815

Nyon城內的水池,還沒搞清楚為什麼一直讓水流。現在已經開始有喜歡這裡的乾淨了,不可能有掃街的,但怎麼都看不到塗鴉,地面也都是乾淨的。

IMG_3816

Nyon城景。各建築物的外觀也都保持的不錯。

IMG_3820

從這角度看羅馬博物館。

IMG_3821

這個超出傳統,感覺上很有南洋風。

IMG_3817

巷子裡也這麼乾淨。

IMG_3822

好特殊的造型。

IMG_3823

這個大門讓我眼睛一亮,要好多兩金子喲。

IMG_3825

又是我對機械的好奇。看到前面的地上都是一排排的石頭,那輛耕耘機後面拖的機器會把這些石頭捲起來並輸送到隔壁一部跟著的貨車。我以前還以為是農夫辛苦的一顆一顆撿的,我落伍了。

IMG_3826

這個城市的年代看起來不是很老。

IMG_3831

開始看到葡萄園了,瑞士產葡萄酒嗎?還是給人吃的葡萄?

 IMG_3832

會導引我們騎車少的路。

IMG_3833

一串串成熟的葡萄,這應該是釀酒的。但這不一定是做紅酒的,跟葡萄的顏色無關。

IMG_3834

到處都是很清楚的表示,在數字的下端有瑞士國旗就表示是國道。

IMG_3839

前面就是日內瓦“大”湖。

IMG_3846

經過了一個社區,怎麼還是那麼乾淨。

 IMG_3855

這是很有特色的小城叫Saint-Prex,原來的城門還保留著,但沒看到城牆的遺跡。

IMG_3856

突然發覺還沒看到外觀很破損的建築物。這小城應該還是個居民區,週一上午,沒有什麼人。

IMG_3857

城裡也有個水池,我覺得應該是可以喝的,就灌滿水壺,味道還不錯,喝了也沒事。

IMG_3858

日內瓦湖邊的美車。我估計總載重超過20公斤,等於就是拿了個大件行李騎車。

IMG_3859

這應該怎麼形容?

IMG_3864

這裡又有個水池,地上還是這麼的乾淨。

 IMG_3871

這是個博物館。能把舊建築維護的這麼好真不簡單,而且花園也整理的這麼好。

IMG_3868

超喜歡種花的。

IMG_3873 

週末的話應該都不在這裡了。我開始覺得有這麼多值得照相的地方,我這80公里騎的完嗎?

IMG_3878

到了湖北的大城嶗山(Lausanne),像個很有規模的商業中心。

IMG_3877

這是嶗山大學的學生活動中心。

IMG_3883

沒看懂,每個小木屋前有塊地,大家都種了蔬菜。但那小木屋又不像能住人的大小,莫非讓城市人幻想當農民的感覺?

IMG_3885

原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在此喲。

IMG_3887

看樣子大概是2000年完成的建築。

IMG_3889

古羅馬人的遺跡。

IMG_3890

快12點了,騎了56公里,太陽下的氣溫是19度,是我喜歡的騎車溫度。發現有一飲食攤,就買了一份Kebab。

IMG_3892

羊肉Kebab加辣椒及蔬菜要8元,可樂3.5元,應該是美國的一倍吧。

IMG_3893

生意還不錯勒,這裡是公園內前面有停車場是否因為好停車大家才來,還是他賣出名了。

IMG_3895

啃成這樣。

IMG_3896

很特殊的造型。

IMG_3897 

天氣好,什麼都好看。

IMG_3899 

這裡也有腳踏車出租服務。

IMG_3900 

每棟建築物都整理的美美的。

IMG_3903 

不知道這些旗幟代表什麼意義,不是國旗有可能是他們的省旗。

IMG_3904 

如果在亞洲會拿它當寶。

IMG_3906

這也是間旅館。

IMG_3907

他們的屋頂線條真的很美。

IMG_3912

發現了奧林匹克博物館。沒進去看,但借用了旁邊的公廁。

IMG_3910 

發現了不是只有日本人才有蹲式馬桶。這個設計還弄了兩個腳印,這樣人家才知道怎麼用吧。我還試站了一下,真的合乎人體工學,蹲下去的時候不會像日式的腿要張那麼開。沖水時上面那個阀打開後會將水蓋滿這個槽,所以水量的控制也要考慮進去。

IMG_3913

很多單行道是可以騎車的。這時候覺得自己的特權。

IMG_3916

又是個很有味道的小區。意大利跟法國也有很多這樣的組合,搭配個室外餐廳,但是這裡怎麼會弄得這麼乾淨啊。

IMG_3917

瑞士人出國玩怎麼能習慣外面的髒亂?

IMG_3921 

山坡上滿是葡萄園,而且還有馬路在其間。連山上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IMG_3923

種的井然有序。

IMG_3931

一號國道在此地指引我們上山走沒車的道路,這些都是田間產業道路,雖然要爬上但風景值得而且沒車。騎車的人會知道一直走平路很沒意思的。

IMG_3932

感謝這麼美的天。已經開始佩服瑞士人了,他們有獨到的審美觀,每個建築物都弄的那麼有特色而且也保持的很好。我超訝異的是連這產業道路也這麼乾淨,這表示人民的勤快,除了不亂丟垃圾外也願意彎下腰撿不是自己丟的垃圾,佩服!相信他們生產的品質應該也很高標準的。

IMG_3933

山坡上葡萄採收後怎麼搬運到產業道路呢?瑞士人工這麼貴,有沒有外勞可僱。

IMG_3937-1

看到這人背了這東西才恍然大悟這些網子是怎麼鋪上去的。

IMG_3939

後面有兩個人將網子攤開,這工作個子太矮的人是不能做的。

IMG_3942

我覺得這應該是個酒莊的品酒屋。

 IMG_3944

果然沒錯。花了6.5元試了兩種酒,還不錯但也沒比美國的好喝,年青人說這裡只生產白葡萄酒。

IMG_3949

2:30終於抵達今天的終點Vevey,我還真不知這字要怎麼發音,要翻中文更難,因為中文沒有”V”這個發音。

IMG_3950

今晚住的Riviera Lodge,名字聽起來很高級,是個可煮食的青年旅館。

IMG_3951

花了六個半小時,騎了78公里,真正騎車時間大概只有四個半吧。

IMG_3953

這是旅館大堂,但要四點才有人來。

IMG_3955

房間走道很乾淨,廁所也是超乾淨的,真受不了。

IMG_3989

今天住的是宿舍式的(dorm),一個床位32元,要毯子的話另加3元,我有睡袋及氣枕,所以省了。

IMG_3956

有空出去閒逛,發覺還有給滑輪的國道。

IMG_3961

叉子太大只好拿來湖洗?

IMG_3963

卓別林的銅像。他跟Vevey有什麼關係,上面都是法文。

IMG_3966

一個到處都種花的國家,永遠的花博會。

IMG_3968

每家都會拿花來點綴。

IMG_3973

這裡是童玩博物館,在一個城堡內。

IMG_3974 

主建築。

IMG_3980

我爬上了碉塔看到了這些景色。

IMG_3983

現在是真的佩服瑞士人了。應該頒發一個環境美化獎給他們。

IMG_3984

突然發覺這屋前有張桌子,莫非住的是台灣人,拿來拜天公用的。

IMG_3985

怎麼這些話都長的這麼好啊?

IMG_3987

狗生活?進去花了錢後我就沒生活啦。

有人說開車太快,走路太慢,騎車剛好。騎車時你能看的更仔細,發現很多新鮮東西,同時也把自己融入跟他們一起生活,騎車旅遊還是有其道理的。

1 comment:

  1. Thoese flag may simble for state or country which win the Olympia, it's a tradition to keep the winner's flag in there for memory.

    Felix

    ReplyDelete